[桃園大溪]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藝師館、六二四故事館 20240731
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位在大溪,其實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館,其實是包含大溪的一些過去歷史建築。
是台灣首座無圍牆博物館,於2015年1月1日成立,同年3月28日開放參觀。
該博物館的館舍包括大溪武德殿、大溪公會堂、李騰芳古宅等6處場館,並涵蓋15處街角館。
2011年桃園市警察局拆除日式宿舍計畫,後經文史團體反對。
桃園縣政府於2012年將這些宿舍群登錄為歷史建築,並提出設立生態博物館的構想。
隨著桃園升格為直轄市,博物館籌備工作展開,並以「木藝生活」和「地域振興」為主軸進行推動。
博物館內部組織架構完善,館舍特色豐富,包含曾作為總統行館的武德殿、舉人宅第李騰芳古宅等。
展示當地木藝文化及大溪歷史。博物館融合歷史建築與文化保存,成為大溪區文化發展的重要據點。
藝師館
地址: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52號
電話:03-3888600
開放時間:09:30 – 17:00 (週一公休)
六二四故事館
地址:桃園市大溪區普濟路48號
電話:03-3888600
開放時間:09:30 – 17:00 (週一公休)
其實大溪這幾年進步很多,本來一般的人們到老街,總是吃吃喝喝,買些特產就離開了。
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群有很多特別的建築,讓人們更能了解這些歷史建築的歷史。
藝師館建於1941年,最初是大溪郡役所警察課的單身警察官舍。
後來,隨著國民政府在大溪設置總統行館,該館成為蔣中正侍衛俞濟昌一家居住的場所。
藝師館屬於日式雙拼建築,使用木材和磚為主要建材,屋頂鋪設日本瓦,並設有雨淋板外牆,採抬高地板與木板隔間的設計。
經修繕後,藝師館於2016年成為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一部分,並以「職人工藝傳說」為主題進行展覽。
45歲的策展人吳欣益表示,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個展區,分別以他的外公潘德(1979年過世)、父親吳榮賜(76歲),
以及自己傳承家業的作品為主題。展覽展示了外公潘德60年前創作的「復刻神將偶頭」系列,父親吳榮賜以「殘影刀法」雕刻的精湛作品,
大溪的木藝經過百年的傳承,現在已經成為臺灣重要的木雕重鎮。
這次的展覽介紹了臺灣木雕求真派三代匠師的傳藝故事,從第一代的潘德,到第二代的吳榮賜,再到第三代的吳欣益。
這次展覽不僅讓大家更了解木雕的傳統技藝,也呈現三代匠師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創作變化,展現木雕如何融入現代生活。
潘德所雕刻的神將偶頭,至今仍參加每年在大溪舉辦的傳統慶典。
並邀請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展示他為女兒製作的木雕玩具,鼓勵大家將木雕融入日常,享受木藝帶來的樂趣與意義。
吳榮賜則從雕刻宗教神像起步,之後發展出更具藝術性的作品,並且不斷推動技藝的傳承與創新。
第三代的吳欣益更是致力於推廣木雕生活化,可以看到創作品更貼近生活。
離開藝師館,到旁邊的六二四故事館。
故事館原為1942年創建的「大溪農會倉庫」,經過修復後重新活化為現今的六廿四故事館。
這個倉庫曾經用作肥料儲存,建築風格具有日式特色,佔地達250坪,能夠舉辦各種大型活動,成為當地社區的重要聚會場所。
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,當地居民會熱烈慶祝關聖帝君的誕辰,這一天的慶典充滿活力。
吸引許多人參加,彷彿是「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」。慶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時代,至今已有百年之久。
大溪的社頭文化可以追溯至日治時期,當時不同職業的社群開始組成社頭,並在遶境時準備藝陣演出。
社頭的定義是在迎神賽會中,自發組成的組織,通常被稱為「軒社」、「子弟」或「子弟班」。
在大溪,這些團體被稱為「社頭」,這一稱呼的來源至今仍無法考證清楚,但這一傳統已由上一代延續至今。
社頭的成立則是為了籌備慶典,成員通常擁有共同的地緣或職業背景,並進行藝陣的練習,為這一傳統活動增添色彩。
大溪的社頭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民間信仰體現,這一文化以社頭為核心,將當地不同職業的居民連結起來,形成了豐富的藝陣和慶典活動。
每年的遶境活動,社頭組織會攜帶「大算盤」、「土水仙童」、「墨斗陣」等各式藝陣,向關公表達感謝,以示對他們日常生活的保佑。
這些活動是由義務參與的社頭成員支持的,體現了社區內部的互助精神。
社頭成員在平時忙碌的工作之餘,會在慶典前一個月開始準備。
他們會聚在一起,將平常收藏的將軍組裝起來,並由長輩帶領年輕人練習藝陣的步伐和樂器的吹奏技巧,這個過程被稱為「夜練」。
婦女們則負責準備點心和食物,支持參與的成員。
每年農曆六月,整個大溪地區彷彿化身為一所藝術研習學校,孩子們在其中耳濡目染,將對傳統藝陣的學習與參與精神延續下去,讓這些技藝得以傳承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社頭不僅承載了對關聖帝君的感謝,也成為了大溪社會的凝聚力。
社頭的成立和發展過程中,經歷了許多社會變遷與歷史事件。
特別是在日治時期,許多社頭如同人社、大有社等相繼成立,並在後來的慶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。
社頭與普濟堂關聖帝君的聖誕遶境儀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這一儀式不僅是宗教活動,也反映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。
離開六二四故事館,仔細看了門面,這邊的立體建築說明了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到底有那些展館。
心得
參觀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經驗非常豐富,讓我更深入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與文化。
博物館結合了多處歷史建築,展示了大溪的木藝傳承和在地文化。
尤其是藝師館和六二四故事館的展覽,讓我感受到三代匠師的創作故事與技藝的演變。
透過這些展覽,不僅欣賞到精緻的木雕藝術,還體會到社頭文化的獨特性和社區的凝聚力。
對於推廣傳統技藝及其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也有了新的認識。